設定檔的結構
指令寫法
區塊寫法
常見區塊、指令
以下都是根據區塊層級介紹
- (指令)
user
⇒ 指定 Nginx 的用戶名稱
- (指令)
worker_processes
⇒ 指定 Nginx 的 worker process 數量,auto 表示自動設定,通常會設定為 CPU 的核心數量
- (指令)
error_log
⇒ 指定 Nginx 的錯誤日誌存放位置
- (指令)
pid
⇒ 指定 Nginx 的 PID 檔存放位置
- (區塊)
events
⇒ 指定 Nginx 的事件模塊 - (指令)
worker_connections
⇒ 指定每個 worker process 可以處理的連線數量,通常會設定為 1024
- (區塊 )
log_formate
⇒ 自定義 log format - (指令)
remote_addr
⇒ 客戶端的 IP 地址 - (指令)
remote_user
⇒ 用戶名。 - (指令)
time_local
⇒ 伺服器本地時間。 - (指令)
request
⇒ 請求的 URI 和 HTTP 協議。 - (指令)
status
⇒ HTTP 狀態碼。 - (指令)
body_bytes_sent
⇒ 發送給客戶端的字節數 - (指令)
http_referer
⇒ 請求的 Referer 頭部,表示請求來源的 URI。 - (指令)
http_user_agent
⇒ 請求的 User-Agent 頭部,表示客戶端的軟體類型。 - (指令)
http_x_forwarded_for
⇒ 請求的 X-Forwarded-For 頭部,當請求經過代理時,這個頭部可以包含原始客戶端的 IP 地址。
- (區塊)
http
⇒ 指定 Nginx 的 Http 模塊 - (區塊)
server
⇒ 每一個 server 代表一個伺服器設定 - (指令)
listen
⇒ 監聽 port 號 - (指令)
server_name
⇒ 伺服器名稱 - (指令)
ssl_certificate
⇒ 憑證路徑 - (指令)
ssl_certificate_key
⇒ 憑證金鑰路徑 - (指令)
ssl_trusted_certificate
⇒ 中繼憑證路徑 - (指令)
rewrite
⇒ 重新導向設定